2025年1月13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布公告称,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将于1月17日访问俄罗斯,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次会谈不仅仅关注两国的经贸合作,还将深入探讨区域与国际安全问题。最引人关注的是,双方将签署一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一举动意味着俄伊两国将在多个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甚至可能涉及到军事合作,外界普遍认为,伊朗此举是为了寻求军事保护,避免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被孤立。
俄伊签署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背后隐含军事合作的可能
俄伊两国的合作正在逐渐升温,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签署,似乎预示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2024年6月,俄罗斯与朝鲜签署了一份类似的协议,双方在条约中明确承诺,如果一方遭受其他国家的武力攻击,另一方将提供军事援助。这种军事同盟条款实际展示了俄罗斯与朝鲜的深度合作关系。
朝鲜在2024年秋季积极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甚至派遣精锐部队协助俄军在库尔斯克进行防御作战。虽然这一行为引发了美国及其盟友的强烈反应,但朝鲜的援助显然缓解了俄罗斯在战争中的兵力不足问题,也显示出俄罗斯并非孤军作战。而如今,俄伊签署类似协议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特别是在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中,俄罗斯与伊朗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伊朗的困境与求生欲望
对于伊朗而言,签署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处于绝境中的“求生反应”。伊朗近年来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在2024年,伊朗不仅失去了对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控制,还遭遇了以色列等国的连续打击。尤其是2024年7月31日,以色列在德黑兰暗杀了哈马斯首脑哈尼亚,这一事件令伊朗在国际舞台上颜面尽失。
更糟糕的是,伊朗在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政策未见松动,甚至在特朗普政府即将上任时,伊朗依旧未能从西方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支持。尽管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多次释放与西方对话的信号,企图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但无论是与美国的谈判,还是与欧洲的关系修复,都未能改变伊朗在国际局势中的孤立状态。
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的战略选择
伊朗的外交政策一直处于两难之中。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从伊朗核问题到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争端,美国一直将伊朗视为威胁。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期间,美国实施了极限施压政策,试图迫使伊朗做出妥协。特朗普政府甚至通过暗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等手段,打击伊朗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
面对美国的持续施压,伊朗在军事上并未退缩。伊朗不仅拥有强大的导弹技术和无人机部队,还加强了与胡塞武装等在中东地区的非国家军事力量的合作。然而,伊朗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状态使得它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方向。佩泽希齐扬在与美国的对话中虽然强调伊朗并不寻求战争,但也明确表示,伊朗对于任何军事行动都会做出强烈反应。
未来展望:俄伊合作的复杂性与中东局势的走向
随着俄伊两国即将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两国在能源、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无疑将进一步深化。然而,这种合作能否带来实质性的军事支持,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对于伊朗而言,尽管俄罗斯可能会提供一些军事援助,但其战略上的谨慎性意味着俄罗斯不会轻易将自己卷入中东的军事冲突。
在未来的中东局势中,伊朗的战略博弈将继续进行,而与俄罗斯的合作可能成为伊朗的一张重要“保命符”。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大,伊朗是否能够通过与大国的合作提高自己的战略地位,将成为影响中东未来局势的关键因素。